学生的体质关乎未来!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群体肥胖率越来越突出,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在校生体质健康状况发展趋势究竟如何?
近日,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监测显示,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视力、肥胖相关数据却在不断上升!其中,我国大学生肥胖率为5.5%,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高达30.0%,为何大学生体质如此之差?我们来细数分析一下。
反应:作息不规律&锻炼时间少
大学是学生时段最惬意的时段,没有升学的压力,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参加各种活动。但实际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大学生勤勤恳恳,一心追求学业有成或在某领域一展所长,放重心于偏爱的研究,相比之下,忽视了体育锻炼。
另一部分群体,则因为没有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懒于运动。大学时期,自制力差的同学天天抱着手机,经常熬夜刷剧玩游戏,熬夜会减少新陈代谢,也会增加身体的饥饿感,更多的食物,会加重身体的负荷,长期作息时间及饮食不规律,会让人上瘾变胖!
反驳:体测不合格 身体不健康
很多大学生对此结果不屑一顾,认为单纯凭体测不能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否。不可否认,体测成绩好,不代表身体健康;体测成绩差,也不代表不健康。但一定程度上,体测中的心肺功能,韧带拉伸,腿部力量,活动耐力等,这些指标水平至少能说明一个人是否保持健康的运动习惯和良好身体素质。之所以现在感觉良好,是因为大学生正值青春,目前正是体能巅峰的时刻,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健康指标便会急速下滑。
反思:强健的体魄vs更好的未来
打牢体能基础十分重要,不光是现在,更是未来!
鼓励大学生加强体能锻炼,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要保障充分的活动时间,增加大学体育课的特色设置,让大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提升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要还需要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培养固定的锻炼习惯,用科学理论改善大学生对体测的态度和认识。拥有强健的体魄,未来走进社会,才能应对高强度工作环境,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